> 商业 >

羊城菊会周末迎来最佳观赏期 非遗绝技藏身大立菊


来源: 网络综合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焕坤、通讯员钟达文报道:25日,记者从广州文化公园获悉,由于广州入秋后天气昼夜温差大,加速了菊花的开放,本周末将迎来羊城菊会的最佳观赏期。同时,菊会延期到12月6日左右。

第61届羊城菊会以“菊香满载杏林情”为主题,展出菊花主题景组16座,菊花小园圃作品26组,艺植造型菊 60座、扎作造型菊40 座,品种菊近450种,大立菊、悬崖菊、盆景菊、树菊等艺菊1000多盆,各类时花、盆菊近30000盆。

据悉,菊花一般会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加速盛放。近期广州冷暖交替,使得菊花大面积怒放。现时,文化公园内的大部分树菊、品种菊、大立菊已进入全面怒放状态,而扎作菊制作而成的主题景组也逐渐开始盛放,预计会在本周周末进入最佳观赏期。

本次菊会初定的展期为11月14日至11月29日,但由于天气原因,到菊展结束时部分菊花还未完全盛开。因此,文化公园视花况适当将菊展延期,至12月6号左右撤展。

“满树繁花独一枝” 非遗绝技藏身大立菊

一株花苗,可开千朵,婆娑团植,如华盖矣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秋菊有佳色,浮香动满城。本周末,广州文化公园第61届羊城菊会将迎来最佳观赏期。但你是否知道,这历史悠久的羊城菊会藏着一个历史更悠久的技艺——大立菊扎作。

大立菊,一株花苗,可开千朵,婆娑团植,如华盖矣,有“满树繁花独一枝”的美誉。据文献记载,大立菊栽培和扎作可追溯至宋代,是我国传统的艺菊表现形式,岭南大立菊则是其中的重要分支。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广州文化公园,在扎菊手艺人李兆祥介绍下,认识这项近千年技艺的华美、繁复与困境。

栽培技艺特殊,扎作技术复杂

踏入文化公园正门,一列颜色各异的大立菊便展现在记者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是插上去的吗?”站在一株直径足有1.5米长的“半球体”火舞大立菊旁,记者听到不少游客发出疑问。“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大立菊时,会以为是栽种了很多菊花在上面。但当你蹲下来看大立菊底部,你会发现只有一条主枝,这就是大立菊最核心的特点:满树繁花独一枝。”李兆祥蹲在大立菊旁向记者解释。

他介绍,“满树繁花独一枝”的独特美态,源自特殊的栽培技艺和复杂的扎作技术。首先要选择横枝发育较多、枝条韧软、花期较长的品种菊培育,培育时多次摘心,使其萌生多层侧枝。培育好后,大立菊便会被小心翼翼运到文化公园,做扎作前的准备。李兆祥表示,大立菊扎作其实就是以菊花主枝花蕾为中心,通过如经纬线般的底架和面架,支撑起花竹,再将花竹外边缘修剪成流畅的球面,最后绑扎菊花花蕾,形成一个半球形。

“大立菊够不够‘靓’,就要看扎菊手艺人对花蕾盛开的判断力。”李兆祥称,扎作大立菊前,首先要数出大概的花蕾数,按照N=n×(n+1)×3+1(N为花蕾数,n为花圈数)公式计算出花圈数,继而制作底架和面架,将一定数量花竹均匀分布架内,最后把花蕾绑扎在花竹上。“算出大立菊要做多少圈后,扎菊人要对间距做到心里有数,既让花蕾整齐均匀生长在花枝顶端,又要保证花开后不会太过稀疏或者拥挤。而且半球形外轮廓线要是圆滑的,基本对称,从每一排花竹往中心望,都能看见中心花。”

大立菊的扎作,考验眼力、手力、脑力、耐力。李兆祥告诉记者,光是扎作这盆22圈1519朵的火舞大立菊,3人为一组也花了3天时间。

科技发展,大立菊花样增多

“吴下老圃,伺春苗尺许,时掇去其颠,数日则歧出两枝,又掇之,每掇益岐。至秋则一干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如车盖熏笼矣。”翻阅典籍,从宋代范成大《范村菊谱》中便可窥见大立菊栽培和扎作的雏形。虽已过去近千年,李兆祥表示,扎作技艺基本依足传统,偶有在技术和花材上的创新。

如果想要大立菊开出更多花,需要增加摘心次数,但这样培育周期会延长,病虫害也会增多,“培育菊花需要特定的阳光、温度、湿度,因此当培育时间改变,就要人工模拟适宜的环境。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现在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培育大立菊,从朵数、圈数到花的健康度都要比以前好。”李兆祥还表示,过去扎作使用的是竹架、青麻,如今使用铁架,更加牢固,表面还有草绿色塑封,整体更加和谐。

除了科技发展外,李兆祥也对工序进行了优化。以大立菊底架为例,过去底架为一个整体,将大立菊放入底架中往往需要1-2小时,如今李兆祥使用有缺口的底架,将花茎穿入后,再把对应大小的铁架放入缺口,扎紧,“现在完成这步骤只需25分钟”。

人才凋零,盼与职校合作

然而大立菊扎作技艺传承相当艰难。今年47岁的李兆祥告诉记者,他是目前广州完全掌握大立菊扎作技艺的最年轻一代,也是文化公园仅剩的一位扎作菊师傅。“上世纪80年代,除了文化公园,还有烈士陵园、越秀公园等也举办大型菊展,扎菊手艺人不少。1989年我来文化公园实习的时候,公园的扎菊师傅还有二三十人。”李兆祥说,“现在会扎作大立菊的都已经退休了,每年菊会都是我带着一些熟悉菊花的园艺工人扎作,但即使是这样的工人,也不多了。”李兆祥认为,一个人从初学到能独立完成大立菊扎作,起码要三年,适用的地方不多,加上一年也就一两个月会用到这个技艺,所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但广州一直在努力保育这项文化。2017年,广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大立菊扎作技艺榜上有名。这么多年来,文化公园也多举措推广传承大立菊扎作技艺,包括坚持每年举办羊城菊会,成规模展出岭南大立菊;举办扎作现场体验活动;与大中院校紧密合作积极引导青少年了解、热爱传统菊艺文化等。李兆祥表示,希望接下来文化公园可以和职业学校合作,开设大立菊扎作课程,培育人才;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也多加支持。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