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师德问题隔三差五被曝光,这届老师不行?


来源: 海外网

近日有学生网上视频爆料,一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抽烟,还辩解抽烟可以激发灵感。该大学官方微博迅速回应称,涉事教师违反北京控烟条例,有违师德,将严肃处理。涉事教师也通过个人微博道了歉。

近段时间,教师言行失当事件屡被媒体曝光。在微信群说脏字、从事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每次一有涉及教师师风师德的新闻传出,社会的反响都很大。人们不禁要问:被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是不是出现了整体素质的崩塌?

一棍子放倒整个教师群体,这样的判断与指责肯定是不负责任的。也许这个群体中的个别人存在师风师德问题,但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就拿吸烟来说,10年前可能还没有上升到“全民禁烟”的高度,但在公共场所禁烟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就显然成了一个问题。而对于为人师表的老师,人们的尺度标准自然也更高。一个在其他人身上是普通问题的事件,到了老师身上可能会被格外放大。而互联网更是容易将这种放大效应扩展到极致。

事实上,在更加透明、更加泛在的信息环境下,更加“严苛”的舆论监督是各行各业都要面临的考验。不仅教师,政府官员、企业、甚至于媒体本身,都是网络舆情聚光灯下公众审视的对象。被誉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教师,更要习惯一言一行都被放在高倍显微镜下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我们看到,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系列准则。2018年2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舆论对教师的监督也要有分寸感,既不能“大事小作”,也不能“小事大作”。因为过分关注师德的外延,就会忽视教师职业核心的教育责任,进而走入挤压教师应有权利的误区。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所言,现在有一些教师因受到公众、媒体、家长的过度指责,出现了退怯的心理,不敢从严从实管教学生,导致教育流于形式,这一来社会监督反而起了反作用。实际上,对于那些逾越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的教育乱象,当然应该“露头就打”“连根拔起”;而对于那些属于校方层面管理的问题,舆论则不必过度苛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应以鼓励的态度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自觉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人民日报海外网)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