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中国】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 探寻历史留白处的故事
2023-08-04 11:35:5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兰州8月2日电 (记者 王诗尧)甘肃是简牍大省,共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汉简出土地大多是边塞之地,2000多年前,那里的边塞生活是否有人们想象的那般浪漫。甘肃简牍博物馆设计的《边塞人家》展区将通过简牍记录一个个边塞故事,带观众走进边塞人家。
甘肃简牍博物馆。8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人民网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酒泉市委网信办、兰州市委网信办、敦煌市委网信委、人民视频、人民网甘肃频道承办的“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正在有序布展的甘肃简牍博物馆。
2007年,“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甘肃的秦汉简牍有了专门的保护机构。2012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成立,但是有简无馆,秦汉简牍依然躺在研究中心的仓库里,没有办法向公众直接展示。
建设一座展示甘肃简牍的博物馆一直是甘肃简牍人的梦想。如今,甘肃简牍博物馆已在马滩黄河之滨展露芳容,将承担向世界讲述中国简牍故事的重任。
作为一座向公众展示简牍文化、解析简牍故事的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力求通过声、光、电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简牍中描写的人物、事件更加直接展示出来,带观众沉浸式读简。
边塞人家。在简牍故事里,边塞并没有想象的浪漫,正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当中提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记,都护在燕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贫瘠却生生不息的土地,造就了河西边塞独特的人文风貌。
秦时明月汉时关,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藏在简牍里,一个个饱含墨迹的字体印证着历史。今天,我们以汉字为荣,与2000多年前书写在大汉盛世简牍里的文字一脉相承。
因此,在甘肃简牍博物馆,读简讲故事,写简学书法相辅相成。难能可贵的是简牍文字弥补的是历史留白处的故事,边读边写会让游客对边塞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汉字有更多的认同。
甘肃简牍博物馆讲解员刘舒泊表示,有一种符号,万千个字块,穿越了数千年时空,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奔腾不息。这种符号,带着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两汉盛世,描绘了战火硝烟,承载着中华智慧。这个符号就是文字。透过千年的墨迹,一枚枚简牍如同阅尽沧桑的老者,带着感情与温度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引领我们去探索属于简牍的美。
刘舒泊说,还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文物都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欢迎广大游客开馆后来参观。(完)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
【简牍中国】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 探寻历史留白处的故事
-
我国东部沿海和海域有持续风雨 船舶和人员回港避风做好防范
-
长图 | 强降雨过后注意饮食安全 做好“四要七不要”
-
筑起冲不垮的“堤坝”:人民子弟兵紧急驰援
-
东航C919大型客机首次“双机运营”沪蓉快线
-
黄委、长江委紧急调运物资驰援河北!
-
我省举办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直播活动 云端对话文化与乡村
-
巨浪来袭,小岛渔村还好吗?记者在温岭亲历防汛防台
-
黑河:兴边富民展新颜
-
强度逐渐减弱,台风“卡努”要去哪?
-
长四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 步入中国火箭“百发俱乐部”
-
国台办:赖清德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
-
全力救灾、妥善安置——直击华北暴雨灾害救援
-
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如遇紧急灾害 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
开展打击“套代购”普法宣传活动
-
创新活力,在这里迸发
-
600克早产儿终于出院了!
-
居民为义诊点赞
-
河北涿州请接收来自吉林耀杨的爱心
-
让8000平方米足球场展现最佳状态,草坪养护师谢国政——用高科技为草坪加持
-
8月天气如何?未来10天哪里雨水多?气象局分析来了
-
专访江苏蓝天救援队负责人:涿州救援难点在哪?
-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头版:从年中账本透视吉林高质量发展
-
吉林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交办第三批信访案件
-
“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坚决不能让K396乘客饿着!”
-
江苏无锡:“植”此青绿,铺绘“生态绿城”新画卷
-
不畏艰难 挑战自我
-
激动、感动,汗水、泪水!致敬每一位为梦想拼尽全力的人!
-
“服务备战打仗,能抢一秒是一秒”(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真相|微评】美国民众倒在枪口之下,政客却被利益集团“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