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访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金融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来源: 网络综合

原标题:金融助力经济行稳致远(权威访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系统积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完善金融监管政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目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稳企业保就业?银行业保险业将在哪些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但潜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底线思维,未雨绸缪

记者:今年以来,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何?

郭树清:疫情防控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我国金融业也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但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复杂形势考验,股市、债市、汇市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优化,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约3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银行业总资产309万亿元,同比增长9.7%,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3.2%,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总资产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短期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融资的能力不断提高。

但也应看到,我国金融业一些潜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底线思维,未雨绸缪。一是存量风险尚未彻底化解。一些金融机构历史包袱较重,资本和拨备缺口较大,疫情冲击之下经营风险更加突出。二是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风险很可能加速显现。三是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易反弹回潮,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以新面目卷土重来。四是疫情加快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部输入风险加大。

金融管理部门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保持监管定力,优化监管措施,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

记者: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取得了什么效果?

郭树清:疫情防控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金融委靠前指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举措,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银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政策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6.12万亿元到期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支持。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其中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4.6%。1—6月,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7%,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43个百分点,通过发放信用贷款、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等措施,降低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64个百分点,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合计下降1.07个百分点。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债券市场投资,上半年非金融部门债券净融资达7.12万亿元。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上半年赔付支出6308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长15.9%。

●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

记者:下一阶段,金融管理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企业保就业?

郭树清:金融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

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超过2/3,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不仅因为银行服务理念转变,更关键的是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大幅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我们鼓励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加强与互联网银行合作,让政策性银行为互联网银行提供更多转贷款资金,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今年,金融系统将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我们将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65万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是1.65万亿元,再加上减免一些收费项目,完全有条件实现让利1.5万亿元。

●做实资产质量分类,补充资本,提足拨备,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严控增量风险

记者:之前,您提到要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的风险,对此银保监会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郭树清: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金融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时滞,一些延期还本付息的企业,未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尚未完全显现,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较大。

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

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准确做好资产分类,真实反映贷款质量。政策导向上不简单将不良率高低作为评价经营好坏的唯一标准。二是补充资本,提足拨备。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根据账销、案存、权在原则,在涉农、普惠等考核中,允许将已处置的不良贷款还原计算。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作为新主体,与银行合作探索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有序开展单户对公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防止新增不良过快上升。

●深化中小银行改革,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严格股东资质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关联交易,严防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记者:我国在金融领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郭树清:近年来,我们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过去三年推出的50多条对外开放措施,目前已陆续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法治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机构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重点,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推进城商行、农信社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深化改革与化解风险、完善治理结合起来。不久前,经国务院批准,六部门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相关文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改革推进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保持农信社和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以社会资本为主的格局不变。推动大型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源,研究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二是以公司治理为核心,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探索中国特色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模式,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调整优化股权结构,严格股东资质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关联交易,严防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强化履职监督和信息披露。

三是以支持直接融资为方向,促进融资结构优化。上半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从32%上升到36%,未来要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强化专业投资和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长期低成本的直接融资资金。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