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以前瞻性布局打造金属矿业未来发展新优势


来源: 网络综合

摘要: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工作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对于金属矿业行业央企来说,在打造“双循环”格局中要取得跨越式发展,需秉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原则,在资源保障、数字经济、创新链条、人才体系四个方面实施前瞻性布局,以打造金属矿业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善阵者不战”,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布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并成为大变局时代大国竞争的核心。对于置身疫情之下、身处变局之中的金属矿业央企来说,应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面向未来,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主线补短板、锻长板、久久为功,以前瞻性布局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一、布局产业未来打造资源保障新格局

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已成为金属矿产资源全球最大的消费国。由于国内资源匮乏,以铁矿和铜矿为代表的主要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矿石消费总量超过三分之二依赖贸易进口,使国内刚性需求完全暴露在国际资本价格操纵的火力之下。资源结构性问题使中国经济发展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羁绊。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快了海外资源并购步伐,试图增加权益矿占比以优化资源结构。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背景下,央企应保持战略定力、谋定而动,以前瞻性布局构建国家金属资源保障新格局。

(一)稳健布局海外矿产资源

当前国际环境呈现重大变化,一方面资源将成为大国博弈重点领域,来自市场及政治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陡增。另一方面资源所在国的民族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矿业项目风险持续加大。央企在海外资源布局上,应秉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原则,实现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首先加强对在手国内与海外资源进行一体化统筹规划和深度挖掘;其二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勘探国际合作获取一手数据;第三重点布局以新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第四大力加强新材料所需战略稀有金属海外资源开发;第五持续跟踪、适时择机以参股包销方式进入国际成熟矿山项目获取权益资源;第六积极探索与上下游全球企业产业合作、以产业链走出去的资源开发新模式。

(二)抓紧布局国内资源循环利用

7月21日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拆解机器人Dave,用于回收 iPhone手机触感引擎中的稀土磁体和钨,目前苹果产品中使用的钨有22%来自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是解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和污染防治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根本途经。从长远来看,一方面,目前国内长流程炼钢已达峰值,提升电炉短流程比例,研发低碳冶金新技术,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已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届时废钢将成为短流程炼钢的战略性原料。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战略性稀有金属原生资源将成为发达经济体之间争夺的重点,而中国作为高端工业品重要消费市场,这些稀有金属正以成品形态大量存积于国内并成为重要矿藏。目前国内快速崛起的城市群正成为储量丰富的“城市矿山”,布局再生资源正逢其时。进军城市矿山能够发挥央企产业链布局优势,是以国内为起点和落脚点的最佳体现,与国家产业政策高度契合。

(三)着重布局矿业数据建设

服务于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发展战略,不仅是央企的使命,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全球金属矿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央企实现行业引领的重要抓手。党中央近期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把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生产要素。在数字时代,数据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成为新资源、新资产、新资本,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系统推进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我国在矿业数据建设上仍处于空白阶段,国家在金属矿业政策研究制定上,迫切需要基于国家层面、全球视野的资源禀赋及投资环境的大数据中心支撑,这将给央企带来重大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矿业大数据中心意义极其深远,其不仅将奠定央企行业引领地位和先发优势,而且为未来发展积累宝贵数据资产、构筑行业护城河。

二、布局数字经济拓展升级发展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全面落实冶金矿业超低排放,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绿色化、智能化将是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两大主题。面对并存的机遇与挑战,央企应乘势而上,瞄准世界最先进企业,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以新基建补短板、锻长板,推动整体业务水平再拔高、再升级。以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打开未来发展新空间,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

(一)以智能化为方向拓展冶金建设新空间

美国大河钢铁厂(Big River Steel)作为世界首家学习型智能化钢厂,对其自身定义为:“我们其实是一家技术公司,只是碰巧我们在干炼钢。我们极富远见,勇于创造新的规则,勇于挑战未来。”在其豪迈誓言背后是一连串骄人的世界之最:最低能耗,比世界短流程之王的纽科公司还低18%;最环保,钢铁行业首家获LEED认证的钢厂;最高效率,人均产钢量达5000吨/年,远超美国钢铁公司的477.2吨/年、纽柯公司的918.4吨/年;最高认可度,特斯拉、宝马等都是其特钢产品的首批客户。大河钢铁颠覆了对传统钢铁生产的认知:过去80%靠人工、20%靠专业技术,现在90%靠人工智能和专业技术、10%靠人工,人工智能和成熟技术是未来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其带来的重大启示为:专业技术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短流程精炼技术、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将打开未来冶金建设巨大市场空间,也是央企未来发展空间所在。其要点在于要以开放心态与顶尖数字技术公司(华为、阿里等)深度合作,高起点、重投入补智能化短板、锻专业技术长板,大力推进智能矿山、智能冶炼、数字勘探升级改造,打造示范项目、创建行业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二)以数字化为目标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6月23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云、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联合发布联手打造“钢铁大脑”,共同赋能国内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内容包括智慧生产、智慧采购、智慧物流、智慧财务、智能装备、智慧安环6个方面。7月3日,首钢京唐公司被授予中国移动首个5G+智慧钢铁实训基地称号,双方通过5G行业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G技术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7月16日,柳钢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柳钢集团在钢铁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工业互联网就像水电一样,是所有其他能力的一个基础,到了今天不是说使用了就一定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如果再拒绝使用就将失去立足之地。数字化是布局未来的关键棋子,在此不用担心会被数字公司所吞没,数字技术将极大提升专业数据收集、分析水平,推动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成为更为稳固的行业护城河。数字时代产业链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网络连接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生态圈模式,传统的业态边界被打破。央企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在外部构建与客户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平台,在内部形成以数字链接为经络、以核心技术为支柱的立体网络化布局,发展模式由目前的横向排列模式向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各业务纵向耦合牵引模式转变。

三、布局创新链条重塑持续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是央企摆脱成本依赖,实现逆周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后疫情时期矿业、冶金领域新技术竞争日益激烈、新模式层出不穷,优化资源布局形成高效创新机制是央企打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尽快打通支撑科技强企的全流程创新链条刻不容缓。按照创新活动规律做好创新驱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分类施策。

 (一)“从01”的原始创新阶段

原始创新阶段有三个环节至关重要。首先是设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央企集团核心产业重大技术路线决策,领导研究体系科研工作。其二以所属国家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为核心,统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际机构建立开放式联合研发体系。其三积极争取国家科研立项获取研发经费、固定投入科研经费,推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集中优势资源补短板。

 (二)“从1100”的创新孵化阶段

重点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专利的创新,包括小试、中试,也包括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发形成功能性样机,确立生产工艺等。作为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其使命就是面向企业和产业需求、组织和整合科技力量进行深度研发,通过将科学转化为技术、以中试验证和改进技术来为企业界提供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设立科创中心、孵化基地,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强化“技术开发利用”能力。

 (三)“从100100万”的创新转化阶段

通过产业链水平和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个阶段关键是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强金融运作,通过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跟踪投资、IPO上市、银行贷款、发债融资等等形式,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

四、布局人才体系打开创新发展新局面

人才是第一资源,谁在人才上占据优势,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主导权。目前央企的科技创新人才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人才结构性缺口明显,数字科技、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匮乏。

(一)从线性培养向体系建设转变

面向未来,央企应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批量生产、市场投放各个环节,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理念,要把补短板、锻长板作为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与央企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顶尖的科学家、数字技术专家、冶金矿业技术领军人物、岗位创新的劳动者,更要有富有创新精神,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企业家队伍,二者缺一不可。

(二)从质量结构向效能发挥转变

面向发展,要建立人才价值理念。企业竞争力不是人才,而是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所产出的价值。对于央企来说,高学历的人才结构并不代表战斗力和高效能,而要向有人可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乐尽其能的人才价值观转化,将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升级转化为价值优势。“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要通过实战识别、发现、培养、使用人才,不断优化培养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薪酬管理体系,打造人才辈出的发展通道。

(三)从管理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

面向市场,要打造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敢于涉险滩、闯难关,打破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积极推进股权激励等机制创新举措,将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在此尤其要提出来的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经济的真正动力阶层在于企业家,他们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场,并且不断地开拓市场,这样使得经济得以发展。”应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培养出企业家梯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优秀企业家和民营资本融入队伍共创事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央企创新驱动的动能将愈发澎湃,向着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实。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