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讯 >

深圳的世界工厂:没有做不出的消费电子产品


来源: 网络综合

深圳的世界工厂:没有做不出的消费电子产品

时代周报记者 吕爱 发自深圳

去年中美贸易战时,有一个爆红的段子流传甚广:贸易战的本质,是特朗普和深圳粤海街道办之间的较量。

这个过去鲜少人提及的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由于孵化出华为、中兴、大疆等一大批国际巨头企业,一时风头无两。除此之外,大族激光(38.610, 0.08, 0.21%)、创维数字(11.710, 0.01, 0.09%)、中星微、海能达(9.040, 0.05, 0.56%)等一大批知名智能制造企业也扎堆于此。

如今大名鼎鼎的粤海街道,位于“广东经济第一强区”—深圳市南山区的中部,“北有中关村(9.390, 0.05, 0.54%),南有科技园”,是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概括。

从一片一涨潮就会被淹没的滩涂,发展到如今高楼林立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区,粤海街道用了整整30年。

而放眼整个深圳,过去数十年间,通过产业不断跃升,由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再到深圳创造,从制造业最低端的“三来一补”出发,深圳经济走过劳动力密集型代工制造,终于踏入位于价值链顶端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地带。

如今,深圳已被全球公认为下一个硅谷。凭一已之力让全球的无人机品牌分为“大疆和其他”的大疆创新总裁汪滔就曾表示,近10年来,深圳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智能硬件创业环境,这让企业有底气赶超西方同行。

“在大疆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只要一门心思做出卓越产品,政府在创业扶持、专利保护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对我们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 在汪滔看来,这就是深圳创新、创业环境的真实写照。

硬件硅谷中“最靓的仔”

1988年,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富士康作为首批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建立了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 —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厂。

彼时,深圳刚起步,“初代富士康”工厂又地处偏僻,因此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差。

从潮汕地区招来的第一批约150名女工,晚上睡觉就住在一个大通铺上。工厂停电是常态,一停电工期就被耽误,若半夜来了电,就得立马爬起来到车间抓紧干。

就这样,从劳动密集型低端零部件代工,到朝智能制造、科技服务方向转型,富士康成为名副其实“全球代工巨头”。2020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鸿海精密(富士康)排在第26位。

有意思的是,“初代富士康”第一批工人中,就有一位叫王来春的不起眼的女工,谁也未能料到, 32年后,她治下的立讯精密(56.510, -0.94, -1.64%)(002475.SZ),凭借在苹果供应链的狼吞虎噬之势,市值远超富士康母集团鸿海(2317.TW)在台湾上市公司,以及富士康在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15.190, 0.20, 1.33%)(601138.SH)的市值。

另一个风水宝地宝安区粤海街道,也是知名科技、制造企业的凤凰落脚之地,任正非治下的华为、侯为贵带领的中兴通讯(38.380, -0.11, -0.29%)皆发迹于此。

比富士康来华建厂早3年,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于1985 年来到粤海街道创办了一家通信公司。由于电话机加工不赚钱,技术出身的侯为贵带着一批技术员工投身数字交换机的研发工作,打败外资列强,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巨头之一。

7年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离开南油集团,在粤海街道辖区内注册创办了华为,开始了华为的奋斗史。后来华为总部迁往龙岗区的坂田,但仍然在粤海街道保留了办公地点。

选择落户粤海街道的“金凤凰”,还有彩电走进千家万户的创维集团,以及霸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的大疆无人机。一批批深圳领军、新锐企业源源不断地从粤海街道诞生、成长,蜚声国际。

有人说,走在长安街上,不经意就会经过一家部级单位;而如果走在粤海街道,不经意就会路过一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粤海街道办入驻的企业达949家,累计培育的上市公司达85家。

抢抓科技创新机遇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深圳军团,在国际几大主流电子展上“气场”十足。

例如,近几年CES上,中国企业的占比就稳在30%以上,而深圳企业的占比超过10%。事实上,这种“气场”不仅表现在企业数量占比方面,也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和创新当中。

智能手机巨头OPPO,注册于东莞长安镇,研究院总部设于深圳,并有6大研究所和4大研发中心。

今年上半年,OPPO凭8.7%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五。而早在12年前,OPPO便抓住机遇从蓝光DVD、MP3产品转战手机领域,并成为这个行业发展最良性、对技术最有前瞻性的玩家之一。

此前,OPPO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研发费用,继续关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还要构建最核心的底层硬件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决心要用‘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勇于迈进研发‘深水区’。 ”

实际上,深圳制造的优势之一,是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从“三来一补”起步,深圳在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外围接口、光电等领域,都构建了全球独有、完整高效的上下游产业链。

电子行业同样流传着这样一些行话:“在深圳没有做不出来的消费电子产品。”“在美国需要花3个月才能找齐的电子元器件,到了华强北可能只需要一天。”

为做强制造业,深圳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实施新一轮产业链拓展。实施“强链”和“补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若干新产业(163.010, -0.19, -0.12%)链,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和南山区两级政府都有很强财力,也愿意拿钱出来扶持科创企业。

日前,深圳南山区一位硬件制造企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深圳,尤其是经济形势不好的当下,政府人员是会主动走到企业中去,为企业纾困解难,而不是光坐在办公室等着企业自己找上门求帮助。”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