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新局|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2022-12-27 21:04:26
来源:
杭州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 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其中,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为推动经济运行回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资料图)
2023年的脚步渐近,宏观政策将如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分析认为,在各项政策等因素推动下,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逆势走强。其中,拉动内需被认为是2023年稳增长的核心工作。
明年中国经济或将逆势走强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回升。”这里面既有基数的原因,也有整个政策支持的效果,包括疫情之后大家的生活慢慢恢复正常,对于整个经济也会有一个推动的作用。”明明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判断,2023年GDP增速将在5.0%到6.0%之间,较今年3.0%左右的增长水平明显反弹,从而有望在全球经济减速背景下逆势走强。
王青认为,明年推动经济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伴随疫情影响消退,国内消费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特别是服务消费。这是2023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二是在针对房地产定向降息等各项政策调整到位驱动下,明年年中前后楼市有望走出低迷,房地产投资和涉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有望减弱;最后,2023年宏观政策还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政策面不会大幅退坡,这也是支持明年经济较快修复的一个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其中,“稳增长”被认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关键词之一。
明明认为,稳增长核心要做好拉动内需的工作。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包括“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王青提到,短期来看,主要的稳增长政策工具之一是扩投资。此外,后续两节期间,各地政府部门也可能通过较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措施促进消费。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力提效
稳增长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4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7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撰文表示,预计2022年财政支出将达到26.3万亿元。
展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如何理解“加力提效”的“加力”?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加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做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202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中,财政政策发力的空间和余地大于货币政策,“不论从赤字率还是准财政工具等多个方面都还有潜在发力空间”。
而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下,如何看待明年的赤字率水平和专项债规模? “明年的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明明认为,预计赤字率会回到3%以上,专项债额度在4万亿左右。而王青分析,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0%左右,较今年上调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左右。
“一季度在部分专项债资金额度提前下达、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信贷额度加快投放、商业银行基建领域贷款多增,以及PSL(抵押补充贷款)重出江湖等支持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王青表示。其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或将从2022年的大规模退减税、支持基建投资提速,逐步转向促消费、助力科技创新和加快绿色发展等领域。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
2023开新局|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
外贸大省如何出海抢单
-
四类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就诊建议|聚看点
-
台湾青年岭南行:寻味广东 感受历史_天天看点
-
从一线看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关注
-
2022 我们见证了什么? 当前动态
-
奋进中国|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热门看点
-
外媒观察:京沪多地“烟火气”渐浓 市民生活逐步回归正常 重点聚焦
-
天天新资讯:年货销售情况理想,餐饮生意逐步增多,香港年末假期带动经济复苏
-
布洛芬、抗原试剂等药品医疗器械可拆零销售!云南两部门印发通知
-
这些“金句”令人难忘 十句话回顾中国载人航天的2022 天天聚看点
-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当前快报
-
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
距今百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顺利提取
-
全球最资讯丨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7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
邻里互助!杭州一小区设置“共享药箱” 发挥大作用-今头条
-
世界微动态丨减少跨境贸易成本 惠及服务贸易发展(政策解读)
-
新冠感染后会不会引发心肌炎?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肌损伤?如何尽量避免心肌损伤?......专家回应【科学防疫小贴士】(58)-天天报道
-
【央广时评】农村防疫 要加强对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呵护
-
一支种粮队 走出致富路(经济聚焦)|当前热点
-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追光的奋斗者_今日快看
-
新华全媒+|安化黑茶:传统技艺领跑乡村振兴加速度 世界微动态
-
各地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
-
新资讯:一万支体温计,免费领!
-
快播:2023年春运火车票开售
-
“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简版来了→_热文
-
多地新开动车组 提升春运运能 助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
-
全球热门:运营十年,“最长”高铁绘就美丽画卷
-
利用“空天地网钻”等技术手段 全面分析黑土地地表基质属性特征 焦点报道
-
世界观察:运营十年,“最长”高铁绘就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