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两代人 四十余载的“绿色守护”
2023-03-13 22:17:16
来源:
杭州网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天刚蒙蒙亮,65岁的王石贵就起床了,麻利地吃过早饭,穿上工作服,拿起便携望远镜和镰刀,走出花木山林场瞭望塔,一头扎进密林。护林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资料图】
花木山林场地处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林场距离陆良县城30余公里,海拔2300多米,总面积7400亩。王石贵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林场进行火情监测,守护树木。这里山陡林密,人迹罕至。每次出巡,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松涛和叽喳的鸟叫声。“巡一趟至少要花4个小时。每天巡两趟,一天就过去大半了。”王石贵笑着说。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24年。
3月12日,王石贵在林场巡护。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王石贵的妻子满美焕也住在瞭望塔,二人共同守护这片林海。多年前丈夫刚上山住进瞭望塔时,她就每天往返于山上的林场和山下的村子,给丈夫送饭或做饭。12年前,她也被聘为护林员,与丈夫一起守护青山。森林防火期他们每天都住在山上,与青山松林长伴。“瞭望塔就是我们深山里的家。”满美焕说。
心系青山,王石贵夫妇形成了独特的生物钟:凌晨两三点一定会醒。山上本就风大,夜里更是如此,紧闭的门窗挡不住呼啸的风声。“那么大的风吹着,万一哪里着了点火星子,后果不堪设想。”王石贵说,“不起来看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3月11日,王石贵在夜间观测火情。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山势陡峭,有些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再小心也难免有受伤的时候。5年前的冬天,满美焕在给丈夫送饭的途中不慎滑倒,右腿膝盖重重磕在路面上。即使到现在,天冷时还会隐隐作痛。“得拄着拐杖才能爬楼梯。”她说。
常年与青山为伴,夫妇二人和孩子们聚少离多。但只要想起花木山林场的创造者“陆良八老”,王石贵夫妇又深感鼓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0世纪80年代初,陆良荒山遍布,乱石嶙峋,当地人将之称为“光头山”。为改变现状,8名正值壮年的汉子带头上山扎营,植树造林。多年来,他们建成了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曾经的“光头山”现已是一片郁郁葱葱。松林绿了荒山,岁月也白了发鬓,这8名老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陆良八老”,2014年还被中宣部、全国老龄办评为“最美老有所为人物”。
当年上山造林的“陆良八老”,如今尚有两名老人在世。其中,当初种树的王长启已经85岁,在身体允许的时候,他会让家人陪着到花木山看看这片林子。“把树种好,把树种活,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王长启说。
这几天,陆良县龙海乡已经在花木山开展了新一年的植树活动。龙海乡林业站站长徐见林介绍,龙海乡今年计划完成义务植树3万株,“让山更绿,生态更好。”
3月12日,龙海乡组织人员在花木山开展新一年的植树活动。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我就想守好这里。这是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护好。”王石贵说。朴实的语言早已内化为夫妇二人的坚定信念,日复一日践行着。24年来,花木山林场从未出现过任何火情,这是他们最自豪的事。“以前那些还没我膝盖高的小树,现在一棵棵都已经有两层楼高喽!”满美焕笑着说。
在如今的花木山上远眺,满目青翠,华山松迎风挺立。风过密林,带起阵阵松涛。青山不语,却见证了王石贵夫妇的坚持和守护,也见证了“陆良八老”精神的传承。(记者:黄韬铭)
视频记者:张旻曦 江文耀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
一座山两代人 四十余载的“绿色守护”
-
河南漯河利用科技助力春管 夯实夏粮丰产基础_环球资讯
-
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 中国多地一片忙碌景象 天天快资讯
-
每日热讯!过去一年,杭州人在哪些消费上踩坑最多?3·15临近,你有什么需要帮忙?
-
关于公示第三十二届长春新闻奖评选结果的公告
-
新疆巴州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初春云海 蔚为壮观|每日快报
-
传递民生温度 彰显开放自信——全国两会“三大通道”聚焦_环球快报
-
全球简讯:甲流感染期食养建议(发热、咳嗽篇)
-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计划6月返回地面-讯息
-
如何治疗和预防甲流(服务窗·科学防疫)-当前视点
-
微视频丨路-环球观焦点
-
说说中国经济发展 | 给孩子的两会新闻(2)
-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计划6月返回地面
-
福建长乐海域渔船触礁 7名船员落水全部获救 全球关注
-
精选!演员秀唱功 大戏免费看 嵊州越剧戏迷活跃周末剧场
-
安全常识系列宣传 |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注意事项
-
今头条!名为招聘实为诈骗?求职旺季这些新“坑”要避开
-
社评:沙伊在北京对话,这种信任弥足珍贵
-
全球约200名政要专家联名呼吁杜绝疫苗分配不平等 实时焦点
-
全国人大代表、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连线学生——参与民主实践,高中生能做的也很多
-
全国人大代表费少标与年轻同事谈职场——读懂00后的择业观_全球通讯
-
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明为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支招——乡村振兴 要加强人才引育
-
我国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 浙江全面开启今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邀你为亚运种棵树|天天观天下
-
云和小雪梨撬动亿元大产业 一只雪梨身价150元 全球速讯
-
政策宣讲 为企服务不停歇 每日消息
-
串珠成链 聚链成群 锻造发展优势
-
两会通道:讲述前进中的中国
-
一年之计看两会丨来自车间的人大代表:建议向产业工人群体倾斜资源
-
天天通讯!两会声音丨产业如何升级?代表建议提高国家质量标准,淘汰质量落后产能
-
我从基层来 | 让家乡岩旮旯蹦出了“金疙瘩” 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