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定制化肥 这些妙招让春耕更绿色
2023-03-19 13:05:22
来源:
杭州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四五”时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深入推进期,为实现到2025年初步管控的目标,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首先来了解一下先进的“测土配方”模式,这样生产出的定制化肥实现了对污染的精准治理。
在湖北当阳群益村的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内,一辆满载复合肥的运输车缓缓驶入。这是合作社跟村里的科技站共同调配出的一批“定制”化肥,专用于种植白菜、莴苣等蔬菜。
【资料图】
湖北当阳市群益村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杜兴国:都是根据我们测土的结果来进行定制,化肥使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减少了30%以上。
群益村以种植蔬菜为主,长期以来施用统一配比的化肥,导致土壤中磷和钾的含量极高,不仅抑制了蔬菜的生长,随着雨水冲刷,过量的磷还流入了附近河流,带来面源污染。当地找来化工企业商讨解决办法,决定摸清土壤成分,以种植品种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定制”化肥。
华强化工集团科研人员 邓超然:蔬菜,像莴笋对钙的需求量很大,还有锌和镁。传统的化肥基本上只有氮磷钾,我们把磷和钾的投入减少,精准地去配肥,提高有机肥的用量。
湖北当阳:推广定制肥 每亩减少10公斤化肥污染量
相比传统模式,“定制”化肥不仅实现了减量,还保证了土壤的健康。湖北当阳今年推广了定制化肥两万亩,每亩可以减少10公斤的化肥污染量。用上了“定制”肥以后,当地的地表水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根据环保部门最新一次数据检测显示,群益村附近的沮漳河氨氮含量下降到每升0.092毫克,总磷含量下降到每升0.048毫克,都达到了国家二类地表水水质要求。
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
据了解,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4.7亿元,引导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探索大豆根瘤菌剂、绿肥种植等适合不同区域的多元替代减量模式,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2.6亿亩次,比2021年新增面积1.5亿亩以上。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持续推进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建设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配套样板区,并推进多元替代、减少化肥投入。
调整种植结构 守护一泓清水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可以通过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还可以调整种植结构。近年来,云南大理就通过减少种植高耗水、高耗肥的大蒜,改种蚕豆等替代作物的方式,实现了地表水质的改善。
云南大理洱源县右所镇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曾经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每亩大蒜大约需要300公斤左右的氮磷化肥,是水稻的2到3倍,但其中100公斤左右不会被田地吸收。这种种植模式产生大量富含氮、磷的农田尾水,流入洱海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从2018年起,云南大理全面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改种使用农药和化肥较少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施肥较少的蚕豆、葡萄、蓝莓、樱桃,成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
云南大理洱源县右所镇梅和村村民 杨银培:我们种了三亩多的蚕豆田,蚕豆是生态种植。我们把豆摘了,蚕豆秆用来喂牛。
通过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和畜禽、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洱海流域实现了水质保护与农业绿色的协调发展。五年来累计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45.84万亩。
云南省大理州生态环境局洱源分局副局长 李润荣:2023年1-2月份,四条入湖河流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总体评价为优,入洱海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废旧农膜有人收 循环利用减困扰
废旧地膜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和回收,会污染农田土壤,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农村部介绍,为减少农用地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我国地膜科学回收正在逐步推广。
河北、内蒙古等9个省份的重点用膜地区,都启动实施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广高效科学覆膜技术,完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地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江苏淮安: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变废为宝”
今年春耕期间,江苏淮安地区通过促进废旧农膜资源化、高效化循环利用,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农膜回收问题。
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种植大户高爰春在当地承包了60亩地种植甘蓝、辣椒等蔬菜,为了防草害、增温保湿,每亩大棚内铺设了15斤左右的地膜。蔬菜收获后,如何处理残留在大棚内的地膜,成为高爰春的烦心事。
江苏淮安洪泽区岔河镇种植大户 高爰春:以前地膜没有地方堆,就放在田头。如果放在田里的话,影响作物的根系发展,一个东西栽到塑料纸上它就不生根了。
为改变这一困境,今年,洪泽区通过在各乡镇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废旧地膜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江苏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 王立华:目前已经在全市建立了102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基本建立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
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将废旧农膜通过统一回收、简单处理后,经过清洗、粉碎、熔炼、挤压等工序,制作成塑料再生颗粒,实现了农膜“变废为宝”。
江苏淮安盛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保忠:收购量每年4000吨,生产颗粒3200吨,供应了周边生产塑料制品厂商,主要生产出来的有秧盆、快递袋。
2022年,江苏淮安农膜使用总量5373.11吨,当地通过建立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了农膜回收全覆盖,处理能力也大幅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
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 每日速看
-
“测土配方”定制化肥 这些妙招让春耕更绿色
-
全球观察:春耕农技服务送下乡
-
环球实时:这些“勋章”,在他身上藏了70余年……
-
世界观热点: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
-
世界观热点:“世界超市”义乌:探索跨境贸易数字人民币支付
-
当前速讯:浙江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113处不可移动+1400件/套可移动,你知道多少?
-
潮声丨《黑暗荣耀》这样的韩剧为何“荣耀”不断|天天最资讯
-
世界速看:五个一百: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拼搏绘就向上中国
-
天天日报丨搭平台 促就业 各地各高校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就业
-
辽宁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工程 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超2万个
-
新华视点丨木棉花开“零碳村”
-
天天快讯: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
内蒙古多地水库湿地迎大批候鸟 万鸟翔集 和谐美丽
-
天天热文:党建评:抓细抓小纠“四风”
-
天天看热讯:春耕农技服务送下乡
-
每日时讯!男子在警示大会被铐走,全场震惊
-
新华全媒+|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天天速递
-
渝昆高铁泸州沱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
-
稳开高走持续回暖 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 消息
-
长江安徽铜陵段发现较大江豚群-全球短讯
-
海南“导游大骂游客”后续:涉事导游被顶格处罚5万元并吊销导游证|世界最资讯
-
世界热讯:中车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开工
-
天天观热点:苏州大学再通报“女生被造黄谣事件”:赵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开除学籍!
-
倾力解难题 服务零距离
-
卡塔尔学者:全球安全倡议为中东和平贡献中国方案|每日播报
-
我国最北自贸片区为中俄两国边贸发展积蓄动能
-
万人说新疆|让孩子们做感兴趣的事_今日快讯
-
新疆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介绍暴恐危害
-
大学生“新农人”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当前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