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新华全媒+|西藏江孜:在坚守中传承藏毯织造技艺
2023-03-28 18:06:34
来源:
杭州网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记者曹槟 旦增尼玛曲珠 孙非)在地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的江孜地毯厂“剪花”车间里,63岁的普琼盘腿而坐,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他的面前挂着一张190厘米长、90厘米宽的毯子,身旁一支点燃的藏香释出淡淡的药草香。
在江孜地毯厂,普琼正在给卡垫“剪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资料图片)
普琼16岁开始接触藏毯织造。他说,编织好的毯子需要经过“剪花”,让图案更加立体和鲜艳。由于图案细密、复杂,他面前的这张毯子需要5天左右才能剪出来。
江孜是西藏著名的卡垫之乡,已有900多年的制毯历史。“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一般用于藏族家庭的客厅和卧室。2006年,“藏族卡垫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普琼所在的江孜地毯厂于2011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201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划拨650万元非遗保护利用传习项目资金,为地毯厂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厂房。
“我们的藏毯用料考究,采用传统的植物染料,沿用了古老的‘穿杆打结’编织工艺,是机器生产不能代替的。”江孜地毯厂厂长拉平介绍,继承几百年的生产实践,该厂形成了独特的梳、纺、染色、倒线、手工编织、平剪、洗毯等一条龙生产工艺。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今年61岁的拉平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16岁进厂,学的就是卡垫编织,一“织”就是一辈子。
在宽敞、安静的编织车间里,工人们两两一组,坐在数米高的织架前,各种颜色的线在他们手中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
拉平说,手工编织费时费力,两个人从早到晚,最多也只能完成大约9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小块面积。
在江孜地毯厂,拉平(中)跟工人们交流(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目前工厂的人力无法满足订单量的需求,我们计划从异地搬迁和偏远乡镇的困难家庭中吸纳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实现技艺传承和就业增收双赢。”拉平说。
在江孜地毯厂,工人正在编织卡垫(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20年《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对“编织织造”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手工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高原特色毯业”区域品牌的传播,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推介活动,江孜地毯厂的产品也让更多人看到。
拉平除了想方设法招工,还积极向同行学习。他表示,厂子今后不只要坚守传统的手工藏毯,还要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品类。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
报道:新华全媒+|西藏江孜:在坚守中传承藏毯织造技艺
-
【我们的家园】特色旅游看四川阿坝:旺季游客爆满是常态
-
生态环境部:受两因素影响 今年沙尘天气偏多
-
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5起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
世界快资讯丨千城胜景|内蒙古清水河:浑河春光好 候鸟入画来
-
国家网信办:组织水军的公司、MCN机构将列入黑名单
-
今日聚焦!钱坤:用互联网链接生活 传递正能量惠及民生
-
刚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讯息: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92千米
-
【天天时快讯】畅通“知产”变“资产”渠道
-
让暖意在邻里间流淌(民生观)
-
【全球独家】“免费坐高铁”登顶热搜!真的可以吗?怎么操作?
-
吉林辽源水务集团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用我一身脏,换来万家净”(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
世界看点:主播说联播丨“村BA”为何能不断“上分”?
-
新华视点|高校节约用水潜力观察:一年可节约20万个“游泳池”
-
全球动态:农业农村部: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 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
湖南省蓝山县禁捕十年来,“捕鸟人”成“护鸟人”——蓝山蓝 万鸟飞(一线调研)
-
世界要闻:十年,50亿立方米 浙江这项工程惠及千万人
-
天天视讯!新华时评:美国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背离民主真谛——揭穿美式民主真相之一
-
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丨记者探秘“候鸟天堂”沉湖湿地里的“黑科技”
-
天天讯息:让暖意在邻里间流淌(民生观)
-
十八道镶滚 见缝不见针(工匠绝活)|焦点热门
-
强信心·开新局丨提技能、扩渠道、强服务——就业大省稳就业观察_当前观点
-
本科生给诺奖报告挑错彰显科学精神
-
景区设置“反悔门”不如落实预约制_每日快讯
-
长春、辽源两市加强劳务协作 焦点观察
-
【环球快播报】电缆隧道有了“智能守护者”
-
大学生志愿者与困难孩子结对帮扶
-
深圳暴雨航班大面积延误取消,有旅客情绪崩溃跪求航班起飞!现场旅客:大家归心似箭都想早点回家
-
清明祭扫高峰提前到来,多地创新祭扫服务形式-今日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