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浙江那些电影人 | 制片人唐虓珲:尽量让青年导演少踩坑


来源: 杭州网

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河边的错误》,入围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部电影背后有不少浙江元素:该片不仅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故事从他的老家海盐生长起来,而其幕后推手,该片的总制片人、当当影业CEO唐虓珲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

唐虓珲即将启程前往戛纳,这些日子他一直忙于出发前的准备事宜,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但记者见到他的时候,还是神采奕奕的样子。

“我觉得能代表咱们浙江的电影公司去戛纳,和浙江的电影人在戛纳相聚,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唐虓珲说。


(资料图)

《河边的错误》属于6年磨一剑

《河边的错误》的创作缘起,可以追溯到6年前。

当时,当当影业跟余华聊改编合作,双方都一致希望由年轻的电影创作者执导,从年轻人的视角来解读,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

魏书钧是唐虓珲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弟,很喜欢余华的小说。

而唐虓珲看过魏书钧拍的《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对他评价很高:“魏导擅长拍现实题材,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很深刻,又有熟练的表达技巧和高于生活的艺术提炼,而且他在一些幽默的点上拿捏得很好,和余华老师小说的一些特质契合。”

于是在2020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两人一碰就合上了,开始了一种类型化的文艺探索。

直到2022年11月,电影才开正式开机。“大家都觉得我们挺有耐心,但是我觉得很正常,因为第一,小说是经典,第二,想要拍一个不错的电影,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唐虓珲觉得,最重要的是他跟导演的配合,“魏导负责创作和艺术上的把关,尽力地还原他理解的小说本身的气质,故事细节做的很扎实。我则主要从预算、资源调配、时间规划、宣传等方面,来帮助导演实现表达,同时也让这部影片更好的落地。”

5月10日,影片的国际版预告一发出,其诡谲荒诞的气质与表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给青年电影人更多舞台

当当影业自2017年成立,便立足于现实主义题材故事的发掘和创作,主要做文学改编电影,唐虓珲解释,“当当在文学领域有很多积累,我们也希望能够用影像的方式、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来重新诠释中国文学的魅力”。

《河边的错误》是当当影业面市的第一部院线作品,同时别的项目也正在开发,比如根据石一枫的《借命而生》改编的同名电影,今年已经在浙江立项。

唐虓珲说,有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可以减轻一些创作上不必要的弯路,他们也更愿意尝试用年轻的电影人,给他们更多舞台,“我觉得电影就需要新鲜的东西,需要不断创新,只有青年电影人,才能突破我们原有的桎梏”。

至于怎么选择合适的青年导演,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首先还是要了解他们之前的作品,跟本人见面,在沟通和相处中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东西,想表达什么,擅长什么题材,等我们这边有合适的小说,就能进一步推进。”

尽量让青年导演少踩坑

唐虓珲在杭州长大,小时候就住在鼓楼附近的十五奎巷,后来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现在普通话中自然而然带的都是北方口音了。

直到前两年,电影公司迁回杭州,让他有了回家的感觉。

“我觉得杭州这个城市不仅有历史底蕴,还很有活力、创新,特别多年轻人聚集在这里,这是我喜欢的,在这里有很多的可能性,不会被束缚。”

虽然唐虓珲本身学的是电影相关专业,也一直都喜欢电影。他在此之前做过媒体,做过戏剧演出,也做过投资,直到2017年和李国庆一同创办了当当影业。

“可以说我是跟青年导演共同成长起来的,但是我年纪比他们大一点,在别的地方吃过的亏比他们多一点,能帮他们避一些坑。”

这个坑,有时候可以归结为“怎么样持续地拍电影”。

有时候年轻导演只顾自己的表达,而不会考虑怎么去说,或者在什么场合说,“说出你想说的话,同时要让更多的人听见你说的话,才有意义” 。

作为总制片人,唐虓珲要做的,是帮他们去协调,既保留原创性、作者性,又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空间,最终帮助项目找到合适的定位。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