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这些丰收的颜色 你最中意哪一种? 热头条


来源: 杭州网

夏粮抢收忙 ,颗粒皆归仓 。一起打开中国丰收地图,去各地的农田里,感受夏收的喜悦与繁忙。

各地小麦抢收继续如火如荼进行。截至6月1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2442万亩,收获进度73.71%。安徽麦收基本结束,河南麦收进入尾声,江苏进度近八成,陕西进度过五成半,山东进度过四成半,河北进度过两成,山西进度过一成半。

眼下的中原大地,在每个小麦的收获区,风吹麦浪,处处金黄,成为盛夏里最美的景象。


【资料图】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意思是说,麦子成熟很快,一个中午的时间都可能发生变化,提醒人们及时收割。因此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收割机认真负责地横扫大地,留下一路金色的希望。

在中国的版图上,小麦的分布从北到南。

平坦辽阔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5个小麦主产省种植的冬小麦,总面积超过全国小麦的70%,产量近80%。这里地处暖温带,光照时间长,气候适宜小麦生长;平坦的地势又有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而说到这些大粮仓中的C位,河南是当之无愧的最“中”的“中原粮仓”。河南小麦的产量自2021年起每年超3800万吨,占中国的近1/4,位居全国第一。

站在河南向北望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国小麦的最东端,所产的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丝毫不输进口小麦。转身西眺,数千年前小麦从西域到达中国的第一站,麦浪点缀着喀什的土地,这里单产极高的小麦也让新疆的馕百变多姿。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地区,所产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是绝佳的高筋面粉。用小麦麦芯制成的“河套雪花粉”,成就了西北一碗筋道的拉面条子。在陕西关中平原,渭河两岸的小麦成了裤带面、臊子面等关中美食的灵魂。还有河南人的大碗烩面,山东人的馒头花馍……面食成为打开中国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再向南看,与北方高筋、中筋小麦相对应的,长江以南则贡献了全国最优质的弱筋小麦,是蛋糕、饼干、馓子、蛋挞、酥皮点心等面食小吃的重要原料。虽说民间有“南米北面”的特点,但江苏、安徽的小麦产量可一点也不少,常年排名全国前五,产量都在千万吨以上。

现如今,我国小麦的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处于基本供需平衡状态。不仅如此,小麦的每亩单产达到390.4公斤,在世界生产小麦的国家中,也排名第一位。

从吃不饱到世界第一,一块块金黄的麦田,勾勒出中国的脉络掌纹,也支撑起中国粮食安全最足的底气。

空中视角 看神州大地丰收颜色

如果丰收有颜色,你最中意哪一种呢?是麦田里的金黄、还是稻浪中的深绿、又或是海洋牧场里的蔚蓝?一起通过空中视角飞跃大江南北,看神州大地的丰收颜色,领略颜色背后的发展美学。

在河北沧州黄骅,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所经之处,换了颜色。大地是一幅画布,劳作是最神奇的画笔。这里东临渤海,土壤盐碱度高,曾经收麦子用手拔,年景不好时麦种都收不回来。10年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实施,抗旱、抗盐碱品种落地生根。盐碱地结出了丰硕果,劳动与创造描绘出丰收景。

播种与收获,年复一年。湖北随县的一块田里,一周前还种着小麦,如今,水稻插秧正在进行。插秧机安装了北斗终端和无人驾驶系统,下田前设置好行进路线,只需一人投放秧苗即可。在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田里,高科技农机大展身手;在广阔的乡村大地,咱们农民有力量。

跟随疾驰的高铁,飞至江西吉安一片稻田的上空。早早种下的水稻,已经进入抽穗期。飞驰的高铁从一块块绿毯中呼啸而过,惊起层层稻浪。这是工业与农业的交响,这是快与慢的彼此致敬。再过二十多天,这片绿色的田野,将回馈黄澄澄、沉甸甸的稻谷。

陕西榆林无定河畔,和秧苗一起被投放进水田里的,还有张牙舞爪的蟹苗。稻田里的微生物是天然的食饵,稻田蟹成熟后肉肥、黄满、膏香,更加绿色健康。而河蟹的生长活动,还能为水稻松土、施肥,蟹田大米也因不用化肥农药备受青睐,每亩地能增收400到600元。精耕细作,让粮食安全更有底气。

从陆地转向水域,在山东滨州沾化的一个盐田虾养殖区里,虾池上方是蓝色光伏板,25度倾斜角的设计,既能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又能为虾池遮光、降温。光伏矩阵下,渔民撑一叶小舟为虾苗投喂饵料。每年,2000万尾盐田虾从这里游上全国餐桌,近4亿度清洁绿电并入电网。养殖业牵手新能源,奏出新时代的渔光曲。

山东烟台福山张格庄镇,2万亩樱桃红了,果农们抓紧时间采摘,游客们也慕名前来。摘、摘、摘,花钱开心,赚钱更开心。这里的樱桃年产量达到3000万斤,年产值近3亿元。樱桃红,红在绿叶丛间,也红在人们心头。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