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天天观速讯丨浙村超有料:瓯海山根村艺术植入乡村 资源变成产业


来源: 杭州网

温州大罗山脚,温瑞塘河之畔,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温婉而立。依山傍水、河网纵横、古宅林立,这是座典型的江南古村,而今通过整村置换开发利用,将艺术植入乡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音乐酒吧、艺术创作空间、美学馆……不管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旅游者,都能在这里找到愉悦自己的艺术享受。


(资料图片)

为了讲好“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以来,浙江乡村蝶变的故事,潮新闻客户端日前上线“‘浙’村超有料”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与浙江十一地市共同挖掘乡村“有料”成果。

近日,潮新闻记者来到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村,挖掘这里的“有料”故事。

整村置换

资源成产业

走进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移步换景、景色多样,装潢古香古色的民宿、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街,造型酷炫十足的音乐酒吧,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丽小村在游客面前铺陈开来。

几年前,这里还只是温州市郊一个杂乱的小村庄。2016年,山根村被纳入瓯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因为村内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又保留了明、清、民国等不同年代的建筑风貌,当地政府决定采取整村置换开发利用的方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们在2018年,用‘以房换房’的形式,进行整体搬迁,村庄交由旅投公司统一开发运营。” 山根村党支部副书记姜小隆告诉潮新闻记者,经过几年的改造,山根村变了模样,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而对村民们来说,虽然离开了故土,但住进了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和山根村也只有一路之隔。如今,不少村民仍会在晚饭后,到村庄里走走,看着家乡越变越美,他们也倍感自豪。

“现在过来看,整体的大环境提升了很多,人流量也是日渐增多。我们不少村民到这里的民宿和餐厅里就业,或者卖点农产业,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山根村村民谢达告诉潮新闻记者。

据统计,通过旧村改造,山根村集体资产增值约16.7亿元,村民资产也增值显著,户均增值已超500万元。

此外,该村还利用空置用地,建设山根停车场、酒店,以及社区综合大楼用以出租,为集体经济增收上百万元。

艺术为基

引来青年客

开发利用古村,关键在于塑造自身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山根村瞄准的是“音乐艺术小村”。

“我们作为音乐艺术小村,会为游客提供各类音乐演出,为大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空间,也能为专业音乐人提供专业工作室。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不同的音乐艺术体验。”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相关负责人向熹告诉潮新闻记者。

温州是南戏故里,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深入挖掘李叔同、董每戡等名人文化,建立艺术街区,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艺术沙龙等文艺活动。通过文艺场馆建设和文艺活动的举办,众多艺术爱好者、游客接踵而来。今年“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到了1.2万人次。

经过运营,现代艺术走进了这个古典村落,并吸引了“美食、美宿、美声、美物”等方面的创业者来此“淘金”。

在这个小村中部,有个名为“玖里”的酒吧,十分惹人注目。在酒吧三层的露天阳台上,倒立着一个数米高的巨大蓝色啤酒瓶,让人远远就能瞧见。登上这个露台,整个村庄便尽收眼底,白墙黑瓦的建筑,极具中式特色。眺望远处,巨大的摩天轮缓缓转动,挑动大家的神经;着眼近处,吧台旁数株向日葵环抱着一颗桂树,让人感叹主人的构思精巧。

1998年出生的蔡观,是这个酒吧的主理人。“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在设计公司上班,节奏比较快,后来到这里经营酒吧,生活变得安逸很多。” 蔡观告诉潮新闻记者,选择扎根此处,是因为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正如蔡观所言,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如今已经是许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在离“玖里”酒吧不远的艺术街区,音乐人方涯正在一家琴行里,给温州肯恩大学的大二学生小陈授课,用吉他弹唱《You Are My Sunshine》。

“第一次是过来玩,正好看到这家琴行,感觉氛围比较好,就过来上课了。” 小陈告诉潮新闻记者,山根村风景优美,不时会有演出,很受年轻人喜欢,而自己在这里,也结识了许多音乐伙伴。

修旧如故

拥抱新发展

保护和开发,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保护是开发前提,开发是保护的目的。在塑造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时,开发者并没有忘记最大程度保留村庄的原貌。

在山根村12号,我们能看到开发者的“小心翼翼”。虽然只有一个门牌号,但这里其实有好几间高低不同的房子,“肩并肩”紧紧挨着建成,围出一个小庭院。

向熹告诉潮新闻记者,这些房子,是原先居住于此的三代人,在不同年代建成的,因此风格也各不相同。左侧是低矮的木结构老房,仿佛在述说历史的沧桑;中间是砖混结构二层高楼,玻璃渣立面极具年代感;右侧是长满藤蔓的玻璃房,草席做帘显得幽静深远。

“在修缮时,我们基本保留了原貌,除了必要的加固,没有其他改造。” 向熹说。

据了解,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通过“修旧如故”的方式,激发老建筑新魅力,保留乡村文脉,供保留开发村内明清建筑7幢、民国建筑 4 幢、六十年代建筑 40 余幢、七八十年代建筑 80 余幢,姜应庚民居、姜立昌民居、谢宅等5处建筑完整保留原貌,打造老建筑“活态博物馆”。

同时,保留了原貌的房子被赋予了新内涵。如姜应庚和姜立昌两兄弟的民居,一个变成了非遗民艺馆,一个变成了高端日料店,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在这里交织,呈现了一幅古今交汇、和谐共融、宜商宜居的幽美画卷。

正是把握好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走出了一条艺术与乡土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