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宁波以“生态绿”涵养“海洋蓝”_世界热消息


来源: 杭州网


【资料图】

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日前,宁波市五水共治办发布宁波近岸海域水质治理成绩单:截至去年底,宁波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同比提升16.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宁波聚焦海洋生态治理与修复,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在创新治理模式、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甬有碧水”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宁波市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协同,发布《宁波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瞄准6大海湾,着眼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系统推进11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我们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入海河流整治提升、入海排口监测溯源等一系列工作。一方面对全市89条入海河流开展月度常态化水质监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动态监管体系严格把好入海关。”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专业技术设备的“密集排查”之下,全市登记在册的983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完成监测、溯源工作,重点入海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去年,全市20个市控河流入海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100%。

此外,宁波针对海漂垃圾治理等问题,采取数字化手段,充分利用“遥感+AI”等先进技术开展海漂垃圾定位清理工作,极大提升清理效率。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453余万元,出动人次达1.7万余人次,清理垃圾7631吨。

在全域治理的基础上,宁波市从行业整治、岸线修复、生态保护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面推进岸线生态转型。作为滨海城市,海水养殖、船舶修造等涉海产业的发展与宁波区域经济紧密相关。对此,宁波市有关部门以“绿富同兴”为目标导向,以“源头治理”为基本原则,通过鼓励、支持、引导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系统重塑,不断促进经济和生态发展齐头并进。

在变革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方面,宁波通过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划定基本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做到“科学养殖”,并开展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实现“技术创新”,全市30亩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此外,通过部门协同、强化监管,加快推进网箱养殖标准化转型,构建“规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宁波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包含滨海盐沼、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等,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此外通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清除入侵物种、铺设人工沙滩、建设生态海堤等岸线保护行动,修复受损的滨海生态系统,推动恢复海湾生态多样化。

海洋治理、岸线修复的富民成果转化,也在逐步展现。在梅山湾,北仑区依托生态优势,规划建设了28公里“活力蓝湾”精品线路,对接引进文旅产业项目。“我们更要不断以‘生态绿’的大局观涵养‘海洋蓝’的强动能,让近岸海域治理工作开出共富之花。”北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随着美丽海湾建设修复等项目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态、民生效益日益彰显。四面八方游客不断涌入,海旅经济正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创收致富的新动能。今年2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宁波成交,预示着蓝碳经济或将成为新蓝海。宁波的海岸线正一路向着更科学、更系统、更具滨海特色的目标不断推进。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