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高温天气呼唤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来源: 杭州网


(相关资料图)

经济日报报道今年以来,一轮又一轮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赶早”而来。更多气象监测数据和研究结论也在证实,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未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会开始得越来越早、结束得越来越晚,高温天数不断增加、强度变强。有专家指出,“正常”的夏天已经变得罕见,极端天气正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常态。我们离灾害一点都不远。

全球气候变暖,不止于高温。由于全球气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态系统,内部具有极强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长期高温将导致降水缺乏和淡水存量加速蒸发,这又会使得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下降,对海洋、水资源、粮食安全、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地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罕见的高温天气还会推高电力消费需求,而水电产能不足将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当前,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发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积极行动起来,正视问题并寻求更为长远的应对策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势利导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课题。纵观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推进节能减排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在着眼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凝聚绿色发展共识等方面,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道路。

要让科技创新成为节能降碳新引擎。创新驱动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生产领域尤其是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面临较大压力。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对节能降碳形成长远、可持续的支撑。

要持续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尽管从根本上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要靠减排,但主动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可以减轻其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要完善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水、电、油、气等城市生命线的韧性。同时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增强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呼吁公众树立家庭节能减排意识,辐射带动各行各业、各地区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让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