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拾绿记丨安吉与松阳,浙江两个茶叶大县在念什么“茶经”


来源: 杭州网

潮新闻讯八月,骄阳同时炙烤着浙江一北一南两个茶叶大县,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浙北安吉的茶山上,已很难见到人影,偶有茶农打开阀门给茶树浇水。而在浙南松阳,此时依旧是采茶旺季,茶农们凌晨上山,赶在日上三竿之前摘下鲜叶,送到市场直接出售。


(相关资料图)

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自有其历史渊源。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20多年,萌芽之初就有政府的强力主导,靠着生态种植、品牌打造卖出了高价,茶农“一年只做一月茶”。

而松阳自三国时代以来就是产茶大县,优越的自然环境让茶树生长旺盛,千百年来,当地茶农早已形成了常年采茶、制茶的习惯,也靠着茶叶致了富。

只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语境下,这些年,松阳茶农越来越感觉到,脚下这片森林覆盖率超80%、空气优良率达99%的土地,能否淘出更多金子来?特别是2021年,松阳与安吉“山海协作”结对以来,两个茶叶大县紧密牵手,探索让青青茶山释放更大效益。

一年忙到头的茶青市场

松阳县新兴镇上安茶青市场,是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每年的2月到10月,当地茶农每天将当天采摘的鲜叶送往这里,卖到各地茶厂。一年中9个月人声鼎沸的场景,在全国也不多见。

8月4日上午10点多,新兴镇李山头村茶农毛伟聪用电动车载着一袋鲜叶匆匆赶来。“凌晨2点就上山了,两个人采到9点多,大概27斤吧。”她一边说着一边停好车。此时,早来的茶农们早已围着市场排成了三四圈。毛伟聪拎着茶叶,找了个空位放下,等客上门。她说:“夏天温度高,当天采的茶叶必须当天卖掉,否则就坏了。”

不一会就有采购商上前搭话。

“你这个茶叶太大了,卖不起价格。”

“我这个可是高山茶,你看看这品质。”

“11块钱一斤吧。27斤不到点,凑个整,300块好了。”

不到10分钟,毛伟聪的27斤鲜叶就成交了。她说,家里有10多亩茶园,一年中9个月都可以采茶,只要勤快点,一天三四百的收入不成问题。“辛苦是真的辛苦,人不能休息,地也得不到休息,就得多施肥。”

在松阳,像毛伟聪这样卖鲜叶的茶农有4万多户,主要种植龙井、白茶、乌牛早、黄金芽等绿茶品种,每亩茶园一年的纯收入平均在1万元左右。

“说起松阳,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好山好水好环境,而且茶文化也源远流长,有唐代贡茶‘卯山仙茶’,到了近代,松阳茶叶还拿过首届西湖博览会的一等奖。”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锋坦言,然而相比安吉白茶,松阳茶产业的效益还有不小的差距。

两组数据印证了赵锋的话。松阳现有茶园15.32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1.86万吨,产值20.49亿元。安吉拥有茶园20.06万亩,2022年白茶产量2100吨,产值32亿元。也就是说,从均价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3.8倍;从亩均产值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19倍——看似差距不大,但安吉茶农每年只需忙碌一个月,而松阳茶农却几乎是全年无休。

那么,怎样才能让茶农轻轻松松多赚钱呢?

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

43岁的叶洪清是较早尝试改变的松阳茶人之一。2008年,在外做生意的他回乡创办绿茗峰茶厂,注册了商标,自己种茶、自己加工。

“卖干茶肯定比卖鲜叶利润高,茶厂的效益还算不错。”叶洪清说,但是由于松阳茶叶的整体知名度不高,自己的品牌也打不响,很难在高端茶叶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彼时的安吉白茶却已经声名鹊起,成为高端绿茶中的新贵。叶洪清不断听说有关安吉白茶的新鲜事:禁用农药、物理杀虫;在茶园套种油菜、紫云英,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控制茶园面积,禁止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

“一开始就觉得新鲜,但眼看安吉白茶越卖越贵,渐渐看懂了:是‘绿色生态’四个字在给它涨身价。”看清了门道,叶洪清也开始大胆尝试。期间,恰好安吉选派了2名茶产业导师,定期到松阳进行茶园管护和品牌培育方面的指导。安吉白茶的“首席专家”、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就是其中之一。

“松阳茶叶最大的问题,一是采茶时间过长,茶园得不到休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而品牌的弱势,恰恰是因为没有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赖建红一针见血点出问题。

只要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叶洪清找准了方向,请来专业机构对茶园进行土壤检测,制定了一整套生态修复方案,又专门赶到安吉的白茶园实地学习。这几年,他陆续改建了300多亩有机茶园,一垄垄碧绿的茶树间,加种了不少果树,旁边还有毛豆、紫云英等作物生长正旺。

“为了达到有机茶园的标准,我分批让茶园‘休息’3年,虽然短期内有些损失,但长期的回报已经显现。”叶洪清颇有些得意地说,今年他茶园里产出的春茶,最贵的一斤卖到了3000多元。

眼下,不少松阳茶人正慢慢转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茶模式,县里也出台了创建“中国有机茶乡”扶持办法,鼓励发展生态、有机茶。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茶园面积4303.5亩,计划到2025年发展有机茶园1万亩。

南北携手,向茶园要更多效益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乡村旅游早已成为浙江的明星产业。利用茶园景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农增收,安吉与松阳高度默契。

在安吉白茶主产区溪龙乡,沿着5公里长的茶园绿道蜿蜒向前,在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打卡,喝一杯本地白茶制作的奶茶,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在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茶园景区,村民潘慧英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取名“茶田李下”。屋前8万余亩茶园随着山势起伏,游客可以漫步骑行,也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乐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随着“山海协作”结对,让茶园里孕育更多美丽故事,成为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共同的美好愿景。

去年5月,溪龙乡和新兴镇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党建联建,开展跨区域合作。

在两地交流中,受溪龙乡茶旅融合新模式的启发,松阳县正在新兴镇打造“生态有机茶谷”。项目所在地有十多座千米以上高山,坐车穿行其间,眼前的茶山好似翻滚的绿色波浪,一直涌向天边,仿佛就要触碰到飘浮的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准备打造有机茶示范基地,配套民宿、茶文化体验等文旅业态。”新兴镇党委副书记郑海燕摊开规划图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让李山头、大岭根等行政村的村民受益。

除了联手“卖风景”,更令茶农们想不到的是,松阳和安吉还在一起探索卖碳汇。

茶树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茶树生长所需物质,同时发挥固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茶园土壤又具有吸碳固碳的作用。今年3月,李山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的1416吨碳汇,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谢西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一笔价值2万元的碳汇交易,碳汇交易量500吨。

巧合的是,“碳汇”这个新鲜词近年来也频繁出现在安吉乡亲们的生活里。不同的是,安吉是从漫山遍野的竹子入手,系统解决了竹林如何固碳、测碳、增碳、售碳等难题,竹林里的空气变成“真金白银”,还创新推出“竹林碳汇”系列信贷产品,为村集体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两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松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锋说,“安吉的探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安吉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杨奎强也说:“松阳因地制宜做文章,茶园碳汇成功了,也为安吉打了样。”

保护生态,惠及民生。浙江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正携手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关大道上。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