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

三省一市如何让“天更蓝”?浙江在这项数据上领跑长三角


来源: 杭州网

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拥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天更蓝”成为了生态环境这张“考卷”中不可或缺的“考题”,被更多人关注着。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为上海推动“天更蓝”提出了具体目标。


(相关资料图)

按照《计划》,到2025年,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要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事实上,不仅仅是上海,浙江、江苏、安徽都为了让“天更蓝”持续努力着。

浙江的成绩领跑长三角

记者梳理了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生态环境“答卷”,浙江取得了最好成绩。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全年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中,浙江占了4席,为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宁波市。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点城市“PK”中,都是“优等生”。

同时,在AQI(空气质量指数)领域,浙江表现也很抢眼。

2022年,浙江11个设区城市AQI优良率范围为77.8%~97.8%,平均89.3%。

在2022年的AQI“考题”中,上海市优良率为87.1%、江苏省13个设区市优良天数比率介于70.7%~84.1%、安徽省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8%。

细看生态领域数据,长三角三省一市在2022年都有所突破。

根据《2022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浙江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2,同比改善2.1%,保持长三角第一位置。

此外,作为备受关注的数据之一,2022年,浙江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2022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透露,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上海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下降7.4%,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

《2022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PM2.5年均浓度实现了2013年以来“九连降”。2022年,江苏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

记者从《2022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了解到,2022年,安徽PM2.5年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国家二级标准。

此外,安徽省黄山市也入围了“20强”名单,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名列前茅。

臭氧成为突破新难点

从数据上而言,在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空气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其实对于长三角而言,如何让“天更蓝”还是有极大的考验。

近年来,随着PM2.5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区域性臭氧污染的威胁越发明显。

自2017年以来,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据悉,在2022年47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41天,占比高达87.2%;其次才是PM2.5,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有6天,占12.8%。

不止上海,近年来,整个长三角地区都被臭氧浓度有提升趋势困扰着。

为什么长三角的臭氧浓度容易上升?其实与长三角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长三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的温差较小,初春相对湿度较低,紫外线增强,等到了夏季又盛行偏南风,高温带来的湿润多雨,让长三角的春夏时节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对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增添了更大难度。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长三角三省一市都拿出了自己的“招数”。

上海提出,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内地坪施工、室外构筑物防护、道路交通标志基本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推进低排放沥青使用,从而起到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环节的VOCs排放。

2022年,浙江出台《浙江省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开展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行动、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行动、治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行动、产业集群综合整治行动、氮氧化物深度治理行动、企业污染防治提级行动、污染源强化监管行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行动和精准管控能力提升行动等10项主要任务来缓解臭氧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

江苏也拿出了自己的做法,发布《江苏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以石化、化工、涂装、制药、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为重点;加强VOCs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

安徽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将以秋冬季(10月至次年3月)为重点时段,聚焦细颗粒物污染,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火电、钢铁、有色、焦化、水泥、玻璃、砖瓦、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和移动源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治理水平,持续减少本地污染物排放。

[责任编辑:RDFG]

责任编辑:RDFG215

关键词: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图片